英语一考试。所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涵盖十三大门类,共计110个一级学科)以及部分专业型硕士(如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建筑学硕士、护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公共卫生硕士等)都必须参加英语一考试。英语二考试主要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选拔那些不参加英语一考试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定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考科目。临床医学考研初试科目包括:1、基础类英语、政治、西医综合/生物综合/基础综合(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具体要求不同),以及专业基础。2、临床西医类英语、政治、西医综合,以及专业基础。3、临床中医类英语、政治、中医综合,以及专业基础。报考条件包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选拔要求因层次、地域、学科、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考研国家线划定分为A、B类,其中一区实行A类线,二区实行B类线。一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
扩展资料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方式主要包括全国统考、单独考试、法律硕士联考、MBA联考等。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条件基本与往年相同,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要求。而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考研科目共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分为13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一、避免汉式英语
有些考生在阅读英语时,完全是将英语翻译成汉语,而不是用英语思维去阅读和写作。由于习惯于汉语的语言习惯,考生很少用英语思维去阅读和写作,这种“母语情节”使得英语不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负担”。草草翻译之后再进行理解,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考生一定要建立英语思维,摆脱母语情节的束缚,才能真正理解英语文章的真谛。
二、没有建构完整的语法体系
无论是什么语言的学习,语法始终是特别重要的一部分,语法是对一种语言哲学上的理论进行归纳。由于语法教学方法的枯燥,使得考生对语法的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如此一来,也就无法建立起正确、系统的语法知识体系。考生们面对纷繁复杂的语法,不知道重点该学什么、用什么,妄图用仅有的一点点语感做对题目。没有完整的语法体系,自然在英语答题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考生在复习备考阶段,一定要认真学习语法知识,只有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在阅读的时候才能更快的读懂,选择正确的答案。
三、没有足够的单词积累量
在考研英语中,单词始终是英语的基础,考生一定要重视单词的记忆,从开始复习到考试前一天,都要保证足够的单词记忆量。只有有足够的单词记忆量,考生在考试的时候才可以读懂文章,理解文章意思,从而更好的做题。
四、没有充分利用历年真题
真题是考生复习考研英语最过硬、最具有研究意义的辅导书。每一套真题都是命题老师凝结的心血,是最接近考卷的东西,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考生能在真题历年真题中总结备考重点和命题规律。结合真题学习,使得备考更加有的放矢,少走冤枉路。然而,没有深入透彻的研究,过分依赖“模拟卷”使得考生无法认清知识点与考点之间的关系,模拟卷毕竟不能与真题相抗衡。
考的是学术型研究生,肯定是考英语一的,非学硕就考英语二。
与其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考试不同,医学类考试要考医学综合。医学综合是涵盖了医学中主要的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知识点多且杂,需要记忆的内容多。
反复记忆是关键,但总结归纳也很重要。医学中基础类与临床类科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种疾病从它产生的原理、发展的症状、各种检查及诊断列最后的治疗方案都串联着考试各科的内容,所以,以疾病为主线去贯穿各科考点的方法是复习医学类考研的上上之选。
科目
从2007年开始,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只考3门课,临床专业要考的是:英语、政治和西医综合。其中,西医综合的分值是300分,包括6门课程(生理、生化、病理、内科、外科、诊断)。
预防专业考的是卫生综合,北医的基础专业还可以选考基础综合。英语与西医综合是医学考研中的两个关键。难度较大,考生复习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