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交响曲——我的考研之路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年已过,当初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热情,选择了考研,至今仍为那时的坚持与努力感到自豪。那段人生中最灿烂的时光,我庆幸自己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考研。
考研是一场战斗,一场无声的战斗。经历过考研的人,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失败者,因为考研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学会了坚韧和毅力;体会了孤独与充实;品尝了生活的百味;特别是那段为了理想、为了梦想而努力拼搏的难忘经历!
我本科就读于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当时因感情问题心情低落,便想将这份悲愤化为力量,投身考研。当时我报考的是北京交通大学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我们学校从未有学长学姐考上过这所学校,大家似乎都很畏惧。但我坚信“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想趁着年轻,好好拼搏一番,成败自负。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353分,比北交的复试线高出近20分。正如古人所说,很多人往往倒在成功的最后一刻,因为我们疏忽了,在感觉要胜利的时候,大意了。当我得知初试成绩很高时,有些得意忘形,认为自己已被北交大录取,沉浸在自我陶醉中。然而,复试表现不佳,最终未能被录取。在调剂大门即将关闭之际,我调剂到了一所普通高校。
如今,作为一名走过考研路的过来人,我想与学弟学妹们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和建议。
院校篇
转眼间,6月底即将来临。尚未确定院校的同学,要尽快确定目标,因为一旦确定,你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可以全心全意地为之努力。已经确定院校的同学,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考研备战中,不要再去担心院校是否选得好,自己是否能够考上,专业课是否难等问题。要知道,没有一所学校是能百分百考上的。我们确定了目标,就要脚踏实地地去努力,这更有实际意义,对考研来说也更有效。在院校选择上,要从该院校的《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历年分数线、录取考研培训人数等方面综合考虑。
信念篇
确定了考研,我们就将风雨兼程,一定要走到最后!人生短暂,最灿烂的时光也就是二十出头的时候。几十年后,当我们两鬓斑白,回首往事,一定会庆幸自己当初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考研。希望大家一定要坚持到最后,要知道,笑到最后的人,往往是笑得最开心的!为了理想而努力,是纪念青春最好的方式!
时间篇
众所周知,时间是考研成功的保证!考研的成功离不开长时间的复习,时间是挤出来的。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早起半小时、少看一次电影、和朋友少聊天、抓住打饭排队的时间等。这一年中,要时常提醒自己,这一年我的生活中只有考研,全心全意投入,才能获得最好的回报!
效率篇
考研是一场漫长的战斗,考研不仅仅考查你知识掌握的多少,还涉及到你精神、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要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必须从科学性和系统性两方面入手:
对于科学性:首先,我们要形成科学的生物钟,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高效、有序地工作,不容易出现毛病。切忌盲目熬夜,虽然你看起来很用功,但你要知道,你透支的是第二天一天的学习效率,同时为你能不能坚持到考研最后埋下了隐患。建议同学们最晚12点就要上床睡觉。其次,每个同学学习的高效率时间段不同,我们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哪个时间段看书效率最高,好好把握这个时间段,用它来学习最重要、最难的知识点,你会事半功倍!
对于系统性:考研非常看重学习计划,我们要对自己全年有一个学习总规划(我当初听的是万学海文梁伟伟老师讲的全程策划班,对我全年计划的制定帮助很大)。我们要对自己全年有一个学习总规划(考研复习计划),每个月、每个周、每天都要有一个计划安排。近期每个阶段的学习计划制定都要以能完成为主,切忌定得太高,每天都把自己累得半死不活,却总完成不了学习任务,这样会逐渐损害自信心。计划要有系统性,每天只有把当天的学习任务完成,时间才会过得很快,自己也会有一种充实感。记住,考研并不轻松,但它却是快乐的!
激励篇
确定考研后,你要知道,你做出了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正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现在不要去想自己能否考上,你只需专注于备考。每天要学会督促自己,激励自己,为了自己美好的前程,为了明年在毕业酒会上能开心地笑,为了实现当初想实现却一直没有实现的梦想,加油吧!
培训班的选择需要慎重考虑。
MBA备考如何复习,首先要了解MBA考试的内容!
MBA备考分为两大部分:
一、MBA提前面试
二、笔试部分
面试部分:
首先,MBA提前面试与我们工作应试不同。
MBA提前面试总分300分,背景资料占分比100分。
1.预审面试申请资料提交主要是审核查看你填写提交的资料,判定有没有面试资格。如果没有,那么基本就和这个学校无缘了。所以资料要好好写,用心准备。
2.个人面试(占分100分)个人面试中会有两三个面试官对你进行提问,针对你提交的资料,问一些问题。有可能是针对你的行业,基本问的就是比如,为什么报考我学校的MBA?读MBA是为了什么?针对你资料的漏洞进行刁难提问,看你的应对方式,也可能会进行压力面试。
3.小组面试(占100分)小组面试是给一份案例,面试官不会发言,一个小组6-8人,围绕这份案例进行讨论。面试官会根据你们的表现给分,考验的是团队合作以及你的领导力。最好要多参加几次模拟演练,这个非常关键。
还有,在面试时,一些小细节,如着装等,也要注意,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小细节。这些在理论课中老师会一一指导。
如果你在提前面试中拿到了拟录取资格(国家线的意思,一般称为C线),那么在当年的笔试联考中,只要达到了国家线的要求,一般都直接被录取。如果是报考拥有自主划线的名校,为了稳妥起见,最好是多考一点。
联考笔试部分:
MBA笔试考试是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织的一月份全国管理类联考。(现在都已经提前到了12月份)
(1)考试时间:每年的8、9月份会公布考试时间,近几年的考试时间都是12月份月底。
(2)考试地点:你报考的学校会告诉你考试地点。
(3)考试内容:全国管理类联考(统一的MBA/MPA/MPACC/MEM等):科目:上午考综合能力(含数学、逻辑、写作,满分200分)下午考英语(满分100分);各科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满分为300分。
1.综合能力:总分2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非常紧张。试卷由数学、逻辑和写作构成,其中数学占75分,逻辑占60分,写作占65分。
⑴数学为25题单项选择题。数学分为条件充分性判断和问题求解两大部分,其中问题求解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条件充分性判断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数学对大家的解题技巧和速度要求比较高。
(2)逻辑为30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3)写作部分要求撰写两篇文章,分别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字数600字,计30分;论说文,字数700字,计35分,语文写作总分65分。
2. 英语二的题型分布如下:难度介于英语四、六级之间。
(1)综合填空(完型填空)共20题,每题0.5分,总计10分;
(2)阅读理解包含5篇文章,共25题,每题2分,总计50分;
(3)英语翻译:英译汉,计15分;
(4)英文写作两篇:大作文15分,小作文10分,总计25分。
考试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初高中阶段的知识点。管理类联考的难点在于对时间的有效掌控。
首先,选择辅导班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 办学资质、收费情况、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关系;
- 教学力量、授课教师的名气;
- 对学员的服务质量。
这些可以通过多方对比来确定,最适合自己需求的才是最佳选择。同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导班,考虑授课地点与自己的距离,以及时间成本等因素。经过综合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辅导班。
东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简要介绍我的成绩:今年初试总分404分,其中政治77分,英语一56分,数学二132分,822材料科学基础139分。
一、择校
东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在众多985院校中可能是相对容易考取的,无论是学硕还是专硕,招生人数都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东北振兴的战略。北方的985院校,如北京的,竞争激烈,逐年压力增大,招生名额有限,且存在一定的歧视现象。如果你背景不佳,建议慎重考虑报考北京985院校。当然,大连理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竞争同样激烈,今年有几个390分以上的考生也被刷掉了,竞争压力相当大。而且大连理工的复试涉及6本书,难度远高于东北大学。总的来说,东北大学相对容易考取,且材料工程专业实力雄厚,尤其在金属、钢铁、冶金等领域。今年学硕招生大约有175人左右,专硕则更多,可能达到300人左右。具体数字可以参考研招网公布的信息,可能还会有调剂名额。学硕招生似乎有减少的趋势,而专硕则大幅扩招。这种情况导致专硕竞争更加激烈,而学硕的分数内卷程度有所下降。实际上,学硕和专硕的报考难度相近。如果你的英语水平较好,可以大胆报考学硕,因为有些导师只接受学硕而不接受专硕,且专硕的扩招可能导致专硕学历贬值。当然,这仅是我的个人建议,还需结合你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二、初复试
1. 政治
(1)前期(第一遍复习):肖秀荣1000题+精讲精练,徐涛强化班+核心考案
(2)中期(第二遍复习):徐涛刷题班+腿姐技巧班
(3)后期(做题背题):肖四肖八,腿姐四套,徐涛八套,腿姐押题班,腿姐冲刺背诵手册
a. 九月开始复习,最迟不超过九月中旬。花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徐涛的强化班,并结合核心考案做笔记,听完一章做一章的1000题,对于核心考案上没有的知识点,通过题目补充,去精讲精练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做好标记,以便二次复习。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精讲精练和核心考案如何相互配合。
两本书以核心考案为主,精讲精练为辅。核心考案按照徐涛的课上要求认认真真做好笔记,后面要拿出来背的。精讲精练主要是一个补充的作用(用于查询和理解,以及做1000题时更方便),因为有时候做1000题出现了核心考案上没有的知识点,看答案又莫名其妙,所以一定要去查核心考案,把这些遗漏的知识点摘录到1000题上。
大概每天花三个小时左右,是能稳稳当当在一个半月里面把政治从头到尾复习一遍的。
b. 到了十月中旬,将徐涛核心考案上的选择题重点从头到尾复习一遍(或者是背下来,选择题考点很容易背的,就几个关键词),每复习一章,就二刷一章1000题,重点做之前的错题。每天花两个小时足矣,半个月能让你把政治的选择题考点安排的明明白白。
c. 到了十一月份,你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解题技巧,串联知识点,例如史纲里面的会议线、文章线、土地政策线等。具体怎么做呢?
一方面是听腿姐的技巧班和冲刺手册,技巧班早听早享受,会让你积累很多的解题技巧,以及记忆技巧,结合冲刺笔记的前半部分来复习,十一月份刚好拿来做这件事。技巧班也会讲到大题怎么做,怎么开始写,怎么结合材料啥的,留到十二月来看,现在看容易忘,印象不深,而且你都没背分析题考点,光掌握技巧没什么用。
另一方面,自己整理这些线索,例如马原,你要自己能画出知识框架图来,其实腿姐的冲刺手册上这些都有,但是最好自己先做一遍,印象更深刻,然后至少看两遍腿姐的冲刺笔记的选择题部分(最前部分和最后部分)。
这对于你做一些难辨的选择题和分析题很有帮助。十一月份做好了这两件事,如果其他三科压力不大,可以全程听一遍徐涛的刷题班,徐涛会将题目之间的知识点串起来,以及出题人咋想的,很有帮助。如果时间紧,那就按照毛中特、马原、史纲、思修的重要顺序来听。
d. 到了十二月份,就别犹豫啥了也别纠结哪个老师押题准。一句话:分析题跟着肖秀荣,选择题我全都要。把这三位老师的试卷都买来做一遍,只做选择题。其中肖八选择题和腿四的做两遍(根据我去年的经验),其他的有余力也做两遍。
二刷肖八选择题的做法:做完肖八差不多十天左右,再做第二遍,在另一份新的试卷上做,或者拿着电脑用PDF做,PDF可以做标记划钩啥的,第二遍每做完一张试卷,都拿第一份的试卷来对答案,你就会明显感觉到,和第一遍做起来,你会想到更多的东西,会联想发散,会将之前的知识点整合起来,甚至你会发现,之前错过的题还是会再出错。
至于分析题,一方面背肖四的答案,以及腿姐的技巧班分析题。
另一方面,听一听腿姐的押题班,特别关注她的裸奔题,只要她说这是裸奔题,你就去背,即使没押着,也要让腿姐欠你一次裸奔(反正之前的都押中了)。
如果求稳,最好按照腿姐说的那些方法,在肖八上找几道马原题试一试,动动笔。
2. 英语
(1)单词:(核心是坚持+重复)
单词要一直背诵到考研那天,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每天至少100个,最好能在早中晚重复3遍,从高频词汇开始!(我只用的是恋练有词)
关于背单词的方法,背单词的关键就是重复!!!切记,没有一遍就学会的方法。所以单词要一遍一遍的过,一定多背几轮,我大概是背了10轮左右。一天的单词量我建议200左右,这样可以多来几轮。多来几轮的背诵效果,一定比一轮花更多时间的效果要好的多。
(2)阅读:(核心是总结反思,理论应用实践)
我的学习方法一般是阅读理解按照每天1篇的速度开始练习,能读懂基本的长难句,阅读理解中出现的长难句都要精翻!完型、新题型、作文和翻译可以等到晚点的时候开始。一刷,每天做一篇阅读。
初涉阅读领域,我选择的是2005年以前的题目,先对阅读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技巧有个初步了解。切记不要盲目刷题,真题尤为珍贵。在此期间,我观看了唐迟老师总结的前十年方法论的视频,老师通过讲解十年真题来分题型分析,这使我初步掌握了阅读技巧,这是一个输入的过程。
然而,听课并不代表完全掌握,需要在真题中不断练习,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例如,在听课过程中,老师会强调独句段的重要性,它可能包含了全文的中心主旨。听完课后,当你拿到一篇真题,独句段出现在你面前时,你可能并未注意到,或者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独句段。
建议你可以阅读李旭的《泛读50篇》,他对作文出题套路了如指掌,还为学生提供了一套快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并在课堂上普及你不懂的背景知识。上他的课非常有趣,每次下课都让我觉得意犹未尽。
(3)作文(核心是建立素材库+思维导图)
在作文方面,我非常推荐我的这种方法:多找几个模板,既高效又效果好。非常不建议全文背诵范文,因为一是耗时太多,而且背不下来,背不熟。二是,背下来不会用,具体的主题不会用,想要找个好句子也不会用。同时,非常不建议背诵模板,模板太机械,生硬,很多时候套不进去,而且很没有写作的灵魂,感觉在堆砌,分数不会很高。
我当时是根据老师在课上讲的学习法进行学习的,这里再推荐下李旭老师,他的方法非常好用,强烈推荐,内容非常详细。无论是阅读还是大小作文,我都非常推荐。
(4)考试模拟很必要,一是三个小时时间的把握,二是最适合自己的时间顺序的选择,三是很多人三个小时做不下去,不想做,这个心态的训练,四是用答题卡,模拟考试,考试的时候会更顺手。
3.数学
(1)基础阶段(5-7月)
3-5月份,阅读书本,5-7月份,结合张宇或汤家凤或武忠祥的考研视频进行复习,不要自己死读书。我一向不推荐直接自己就去看书,有老师带着复习,学习效率要高很多。当然,只是看视频你会觉得自己看的很明白了,也听得很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所以除了看视频外,这个阶段要注意刷一遍全书,把基本知识进行扫盲,做好笔记。也就是第一阶段的打基础。
(2)强化阶段(7-9月)
这里是第二轮复习,把李永乐复习全书的知识点从头到尾再过一遍,不要嫌麻烦,把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进行二次标记,多次错误的地方就是你的薄弱点。对于薄弱点,可能需要看第三遍、第四遍,温故知新。这个阶段穿插看利用的《线代辅导讲义》。这个阶段注意有意识的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总结常规解题思路,融会贯通典型思路。这个阶段要注意多刷题,上面我分析了四位老师的习题集特点,推荐组合是:880题+660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
(3)真题阶段(9-11月)
经过基础阶段和强化阶段的复习后,其实你已经建立起了整个学习的框架了,这个时候真题就是最好的指向标,在做真题的过程中肯定会很受挫,这很正常,查缺补漏,哪里不会补哪里。平时训练时题目做错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平时一直对,考场错。用书:李永乐的《660题》、李林的《108》、张宇《真题大全解》;李永乐《历年真题详解》;汤家凤《历年真题全解析》,我用的是李永乐《历年真题详解》,前面是套题,后面是分类专项,这个模式我很喜欢。
(4)模拟冲刺阶段(11-12月)
这段时间重点在于模拟训练,同时把之前整理的错题反复来看,巩固基础的同时,做大做强,同时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考试的节奏。这个阶段其实主要是通过模拟题来找解题感觉、时间把控以及考试心理状态,很重要。比较好的模拟题一般有合工大共创超越、李永乐6套卷、汤家凤8套卷、张宇8套卷、4套卷,我当时用的是合工大共创超越、李永乐6套卷,没做完,有点多了。
4.专业课
专业课专业课第一个就是买资料。具体买什么资料自己多甄别甄别,看看评价以及自己的考纲目录,一定要结合课本,考察的始终脱离不了课本。822的话,就是东北大学他自己出版的材料科学基础,以及上交大版本的材科基,也可以参考北工大,西工大,东南大学出版的材料科学基础,讲的不详细的地方其实都可以在其他课本里找到,清华武理北科书不建议看,太难了。第二个就是视频课,一是西工大王永欣二是东南大学薛锋,结合他们的讲解可以更快的复习理解。第三就是时间点,觉得学的好的可以6月份以后开始,学的不好的或者没学过材料科学基础的越早越好现在开始,这本书没学之前一看觉得很懵,它不像大学物理那样,高中就学过。专业课考察内容主要是名词解释6个左右,简答题6个左右,计算题4个大题。题量说实话,要是想每道题都多写点,总共的写的字数真不少,要是都答一句话,题将就很少了,很快就能答完,但是分数也不会很高。专业课复习主要围绕每一章进行,比如第一章,先看一遍课本,把不会的东西做了标记(这里指的不会的主要是是一些公共知识点,并不是指公式推导以及拓展的内容,这些很难的,没必要太细看)看完课本,然后进行结构梳理,对名词,影响因素,特点,过程等东西进行整理结构。一定要写,咱们的专业课一定多写多理解,熟练与记忆就是专业课诀窍。前期可以多搜集资料,学习公共知识,稍微做一下课后习题,网上可以搜的到答案,结合答案作答。中期主要是以真题为主,历年的真题非常的重要,我所买的资料上有,但是有些时候会有些回忆版的,会出现错误以及题目不全,这时候主动联系学长解决问题。真题一定要好好利用,因为每一年题目都会有一定量的重复,所以要将真题按照章节分类,然后总结。
三、心得
放平心态,不要过度紧张,也不要过分学习,每天早上8点开始学习到晚上11点左右其实时间就够了,当然前提是效率比较高,效率永远比消磨时间的效果好,考研不是比较谁学的时间长,谁做的题目多,最后考出来的分数才是实在的,踏踏实实坚持下来,经常锻炼身体,调整自己学习状态,我相信大部分的同学都能考得上,而且能考一个很不错的分数。当然过了线之后也不要太放松,可以先了解复试科目之类的。基本上就这么多了,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考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