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一知识点:教师观
在教师资格全国统考的综合素质科目中,教师观是核心内容,也是必考要点。虽然难度适中,但易于理解和掌握,考试题型通常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接下来,我们将对教师观的内涵进行系统梳理。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动手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做事和做人。在材料分析题中,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和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体现促进者的角色。
2.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学科本位观念,全面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3.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性认识,以改进教学实践。在材料分析题中,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体现研究者的角色。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程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教师角色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是作为社区的一员,是社区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教师应打破学校围墙,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推广学校教学理念,共同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倡终身教育理念,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融合。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特别是对待成绩不佳或有过错的学生,同时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面对学生问题,教师应以表扬激励为主,辅以适当的惩罚,避免体罚和变相体罚,不应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应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从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以找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足进行解决和改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强调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积极配合其他教师,使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1. 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的荷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编写有关荷叶、荷花的小册子。这体现了黄老师是()。
A.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C.专业发展的引领者 D.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观。题干中,老师带领学生观察荷花,编写小册子,体现了对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故本题选D。
2. 学校安排优秀教师刘老师和新入职的邓老师“师徒结对”。刘老师悉心指导,邓老师也总是主动向刘老师请教,但教学效果不佳。原因是()。
A.邓老师缺乏自我反思 B.邓老师没有得到专业引领
C.刘老师指导有所保留 D.刘老师的教学示范性不强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行为的转变。题干中,邓老师能够主动向刘老师请教,但由于缺乏自我反思,所以效果不佳,故本题选A。
更多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请关注天津教师资格。
二、2021《综合素质》材料分析答题模板:教师观
给出材料后,在材料下方给出具体问题,常见问题方式有: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学行为。
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还是错误
正确:该教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是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的。
错误:该教师的教育行为违背了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我们要引以为戒。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分条罗列,逻辑清晰,写出3-4点)
1.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学业方面,更体现在对学生人格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关心上。+材料分析
2.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念。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分析
3.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材料分析
4. 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教师角色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材料分析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
教师必须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材料分析
2. 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材料分析
3.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
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在这里,引导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启迪与激励。+材料分析
在处理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时,教师应强化团队协作。在教育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不仅要面对学生,还需与其他教师建立联系,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协作。随着课程综合化的趋势,教师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总体来说,该教师的行为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无论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还是教师行为的改进,都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观,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对《综合素质》材料分析答题模板中教师观内容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若您想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相关信息,请密切关注环球青藤网校,我们将为您提供最新的资讯整理与发布。
关于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每次考试中的三观是否会重复的问题,我们了解到,“教师教育学生”构成了我们综合素质的三个重要考点: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这部分内容在综合素质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多以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察。
根据考点分布表,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观在这三观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因此学生观的内容以及相关考情成为我们复习的重点。接下来,我们将具体分析这三观。
教育观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框架图对教育观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了解。但需注意的是,教育观在考试中最常考察的是素质教育观的内涵,常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因此大家在作答相关习题时,要详细分析内涵中的每一点。
学生观部分,考察的重点内容是“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观”,主要考察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分析这部分内容时,要结合老师的行为进行具体分析。
教师观部分,考察的重点在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多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察的内容包括:(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这部分内容在单选题型中也常作为考点,需要重点理解。
以下通过一个习题来掌握这部分的考察方式。
于老师决定在班上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特长展示活动,学生们陆续在报名表上写上自己的“拿手好戏”:手工、书法、弹琴、乒乓球……于老师发现,除了小伟,其他学生都报了项目。
小伟刚从外地转来,学习成绩较差,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班上也没有什么朋友。于老师把小伟找来,鼓励他报名参加特长展示活动。小伟却自卑地说自己没有什么特长。于老师启发他说:“不管是什么,只要是拿手的,就可以展示出来!”小伟想了很久,急得快哭了,怯怯地问:“老师,我削梨又快又好,皮不会断开,请问削梨算是特长吗?”于老师当即拍板:“行!就这个了。”
展示活动当天,于老师郑重地请小伟表演削梨。在大家好奇的目光中,小伟拿出了一只黄澄澄的大鸭梨和一把小刀,两手飞快地转动,不一会儿就把梨削好了,削好的梨子圆滑晶莹,细长的果皮垂下来足有两米长。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从那以后,小伟开朗多了,学习更加用功了,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于老师还注意发挥他肯吃苦、爱劳动的优点,推荐他担任班上的卫生委员,他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于老师的教育行为。
总:于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分:1.该老师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材料中,于老师组织全员展示活动,因看到小伟没有报名对他进行鼓励,不落下班里每一位学生。
2.该老师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性。材料中,于老师积极鼓励小伟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削梨,发挥了其特长。
3.该老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材料中,于老师不但关注了小伟的学习,还采取推荐他做班干部的做法,促进小伟在其他方面共同发展。
总: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积极鼓励学生,才能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