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吗
1、考生可参考2017江苏公务员考试情况,行测大纲对于行测考试的框架基本和2016年的保持一致,考查特点与国考相趋同,具体表现为:试卷结构重组。《公共基础知识》不再作为单独科目考查,将其作为常识判断融入到行测中;行测试卷的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2、日前不少考生提出了江苏省考是否还考公基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有可能会向国考靠拢,考试科目改为《行测》、《申论》,但最终消息应以官方文件为准。因此建议考生先不要慌乱,与其猜测考不考,倒不如抓紧时间将复习进行到底。
3、建议考生:应加强对申论的复习。有关申论,建议考生能够加强对申论的复习,需要考申论的职位并不少,尤其是目前还不明确自己报考什么职位的考生,复习的时候最好能够将行测、申论、公共基础知识都复习到位,毕竟多做准备是没有错的。
4、有关江苏公务员考试还需要复习公共基础知识这一点,即使江苏公务员考试不再考公共基础知识,但也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复习相关的知识,因为在行测的考察中,也会有公共基础知识的考点,只不过考察形式不同,因此对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还是很有必要的,该掌握的知识点还是要掌握。
二、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考什么
1.考试内容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实行分级分类考试,考试类别分为A、B、C三类)
专业科目:公安专业科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B类职位)
2.考试类别A类:综合管理类,一般是区县级党政机关以上职位(选调、省属、国安等)B类:行政执法类,一般是监狱、地税等(镇江警校)C类:基层职位,一般是乡镇、街道类的职位(村官选调)
3.考试时长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客观性单项选择题,12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主观性试题,150分钟,满分100分
专业科目:公安专业科目:客观性试题,120分钟,满分100分
三、江苏省考常识各部分所占比例
1.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公基各部分分值各为多少
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分值是不公布的,不过根据多年的估测,已基本猜出了公务员考试行测分值分布情况如下:
1、常识部分,总共25个题目,每个题目0.5分,共计12.5分;
2、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共40个题目,每个题目0.6分,共计24分;
3、判断推理部分,总共35个题目,图形推理每个题目0.5分,定义判断每个题目0.8分,类比推理每个题目0.5分,逻辑判断每个题目0.8分,共计23.5分;
4、数量关系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5、资料分析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公务员考试行测5个板块将进行重大调整,言语理解与表达为第一部分、数量关系第二、判断推理第三、资料分析第四、常识判断第五
2.江苏省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考试中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各占多少百
2014上半年江苏省属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参考2013年笔试真题可知,《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公文实务和综合分析题,主要考查时政热点、政治理论、经济理论、法律法规、常识知识、管理知识等考生应知应会的基础性知识,以及《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相关内容,主要包括言语理解、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是一个考验。而《综合知识与专业素质》则是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综合,在2013年江苏省属的考试中,财会类的专业知识部分就通过单选、多选、实务、综合分析等题型,对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具体实践的能力进行了考查。由此管中窥豹,其他专业的考试形式应当也无太大区别。由于备考时间较为充裕,建议考生全面查缺补漏,力求在考前快速提分。更多详情请点击2014省属事业单位公告解读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3.哪位高人能告诉小弟江苏省考B类公基的考试各部分知识的比重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范围较大,具体比重这个没有具体的指标,不过有些是必考和比重很大的
首先是哲学部分、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比重较大,要重点看
然后是法律部分,主要掌握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了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执行、行政强制等,掌握其条件、期限、程序等,宪法、民法、刑法基本知识也需要掌握
第三是公文写作,掌握各类文种的适用情况,同时要了解各类公文写作规范,大题目很可能会出公文改错,公文管理规范2012年新改动过,落款日期现在都是用***数字,以前用汉字现在都算错误,要注意
第四就综合些,经济、管理、文化、古现代文学等
最后论述题估计是给一小段材料,或者谈对某问题的看法之类的,这个需要你有分析论述能力,公务员考试还很有可能考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个需要平时积累
四、江苏公务员考试的具体内容有什么
1、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经济知识和科技常识、中国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及其他知识等。
3、其他知识为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间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
4、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实务题、论述题、简析题、写作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材料处理题等。
5、根据A类、B类、C类不同试卷结构的要求选取上述若干个题型。A类、B类、C类试卷均有客观题和主观题。
6、考试时限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7、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试应试人员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试卷主要包括:知觉速度与准确性、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等内容。
8、A类试题结构为: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和资料分析四个部分;
9、B类试题结构为:知觉速度与准确性、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和资料分析五个部分;
10、C类试题结构为: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和资料分析四个部分。
11、知觉速度与准确性: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符号信息进行筛选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12、数量关系:主要测试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重点涉及数字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13、判断推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14、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重点考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与思考,以及迅速且精准地把握文字材料深层含义的能力。
15、资料分析:此环节主要评估应试者对各类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处理能力,通常涉及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以及文字材料。
16、所有考试题型均为客观性单项选择题。
17、考试总时长为100分钟,总分100分。
18、《申论》考试旨在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归纳、提炼和加工,检验其阅读理解、执行政策、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文字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19、阅读理解能力——应试者需能够把握给定材料的核心内容,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并对材料中的观点和事实进行恰当的解读。
20、贯彻执行能力——应试者需准确领会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21、解决问题能力——应试者需运用自身知识和经验,对具体问题进行准确分析判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或措施。
22、文字表达能力——应试者需熟练运用指定语种,对事件和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23、《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满分为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