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考公务员备考阅读哪些书籍
部分地区的试卷结构持续变化,甚至将中央的五大部分调整为四大部分,名称也各不相同。以上海市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为例,其结构包括数学能力(包括数字推理、数学应用、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图形推理、机械推理、定义判断、分析推理)和常识应用能力。
有些考生认为中央、国家和公务员考试比地方公务员考试难度更大,因此认为参加过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无需再复习地方公务员考试知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各地的公务员考试试题难度是根据当地文化教育水平、考生报考人数等因素决定的。可以肯定的是,尽管地方与中央考试性质相同,但在难易程度上具体表现是不同的。
二、推荐哪些学习公务员申论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学习公务员申论的书籍推荐:
1.《新思想学习纲要》:这本书是2020年国考大纲中明确要测查用新思想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参考书之一。
2.《人民时评》:这本书对于申论大作文的写作,以及未来的面试,都能起到不可替代的积累作用。
3.《申论素材大全》:这本书收录了大量的申论素材,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准备申论考试。
三、公务员考试备考阅读哪些书籍
1、《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面试。建议购买李永新老师主编的公务员考试用书。备考过程中,关键是自己的坚持与努力。
2、常识判断需要平时的积累,没有捷径,只能下功夫背诵。
3、语言能力运用要多做例题,仔细分析其考察点,有规律可循。
4、逻辑判断,需要耐心,如果你本身就逻辑思维较强,那就容易一些,否则要注意思维的层次,善于发现题干和备选答案的共性。图形推理比较麻烦,需要一定的悟性。
5、数量关系,可以有一些计算技巧,一般前几道是数字推理题,需要有耐心,平时多注意一些类型的特征,如等差、等比等,不同的题数字有规律可循。后面的统筹等,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的不用算,生活常识就可以判断出来。
6、资料分析,不用每道题都算到最终答案,否则很浪费时间。当遇到精确到小数点好几位的答案时,只要备选答案不重复,和你算的有3位一致即可确定。要熟悉各种表格的形式,仔细看表格的数据,有的可以直接选的。
7、注意知识的积累,建议多看《人民日报》、新华网,多关注时事,多看人民网等上面的时评、多看《半月谈》《求是》等期刊的文章,关注时政热点,了解时政。此外,建议好好研读十二五规划等较为重要的国家政府报告,对于其中一些经典的句子应摘抄并背诵下来,以便能将之灵活运用于申论的大文章写作当中,为文章添光加色。
8、多看多写多总结。申论光积累知识也不够,必须多做练习,考生可以去中政申论等网上评测系统做练习也可以去书店买试卷做,应严格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次做完练习,应好好总结作答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此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9、加重对应用文写作的练习。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中对应用文写作的考察增多,考生应注意练习报告、方案、简报等应用文的写作。
10、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备考也是申论成功的基础,申论备考过程较为枯燥,考生要注意调节情绪,认真备考。
11、最后建议你还是报个适合你自己复习阶段的班,中公教育的一年通过班不错,可以让你在备考过程中少走弯路。
四、公务员考试应该选择哪些书籍
可以购买行测和申论的书籍,以及往年的真题卷。
第一阶段:打基础,梳理知识点(时间约为50天)
国考行测考试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常识部分(2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40题),数量关系(省部级15题、地市级10题),逻辑判断(40题),资料分析(20题)。总题量是135(130)道。我们先用50天时间把这五大部分考试涉及的知识点都学习一遍。因为国考在近些年题型和题量变化不大,非常“有迹可循”,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可以买一整套带知识点讲解的教材,教材在知识点后面也会有对应的真题,这样能比较好的感受到国考的“脉搏”。
1.资料分析:10天左右。因为在考试中资料分析虽然题量不大,但分值较高,一般是一题一分左右,相比其他题型考点集中且固定,难度也不大,比较容易能在较短时间迅速提分,在正确率达到70%-80%的时候就可以继续学习其他部分了。
2.逻辑判断:15天左右。逻辑判断部分有四个小部分:图形推理、逻辑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每个题型各是10道题。其中逻辑推理部分非常难(主要是之前绝大部分考生都没接触过,没有任何基础),所以需要大概12天去学习,其中必然性推理一般是6天,可能性推理是5天左右。图形推理考的是图形敏感度,对于很多女生来说都比较难,建议用3天学习,另外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各是2天。
3.言语理解与表达:10天左右。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几乎天天学习语文,所以考生都是有一定的功底的。但是国考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不仅要求需要知道词语和成语的意思,还要求理解题干的意思,比如逻辑填空的正确率一般只有60%。大家一定要多练题才行。
4.数量关系:10天左右。数量关系很多考生都放弃了,其实还是比较可惜的,其实我们可以利用10天时间来了解知识点。
5.常识部分:5天左右。因为常识涉及的内容太多,大家也不必当作重点花大量时间做题。
第二阶段:大量做真题、试卷(时间约为30天)
一定要把国考的真题做两次以上,最好用超过做卷子的时间(2个小时)去检查自己的错题。
可以查阅历年国考招考岗位,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先锁定自己考哪个更好,然后针对性的制定计划。
目标的确定决定了大家复习之路上的努力程度和学习状态。对于国考而言,大家应该清楚其考试主要有两个大类:副省级及市地级考试。虽然两类考试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二者在实际考试难度及对考生的要求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所以确定目标很重要。
计划的制定一般是总的阶段性规划和具体每日计划相结合。阶段性规划可以以月或者周为单位来确定。现在已经是六月中旬,按照去年国考成绩来看的话,大概还有整整六个月的备考时间,可以将每个月的计划确定下来,一般情况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1、入门学习。从整体上了解公务员考试考什么,通过真题的测试来了解考查内容及自身的学习水平,明确自身的优缺点。
2、补齐短板。根据了解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补短板,这个短板的学习前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后期要贯穿整个备考阶段。
3、筑牢根基。在初步掌握了短板知识之后,必须全面拓展学习领域,确保基础知识扎实稳固,全面夯实学习基础。这一过程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是大家最需坚持不懈的两个阶段。
4、实战演练。经过前期学习,对申论的理解和认识逐渐加深,此时应转向对历年真题的深入研究。真题不仅仅是为了练习做题,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来深化理解。因此,建议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对近五年的真题进行多次练习,具体次数可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调整。
5、模拟强化。在真题学习的基础上,对申论的理解将更加深入,此时应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并通过模拟考试来提升答题水平。
具体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大家可以依据个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遵循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地执行,便是成功的捷径。在此,我还想分享一些日常积累的方法。
关注社会热点、阅读优秀文章,既能拓宽知识面,又能积累语言素材。公众号如《人民日报评论》、《瞭望》、《新华网》、《求是网》等都是极佳的资源,尤其是各大网站的网评,对于提升我们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大有裨益。
练习书法——提升卷面质量,留下良好第一印象
撰写评论——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