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1204与1252的区别如下:
1204代表公共管理学术型硕士,对应的岗位通常要求具有此类学历。而1252代表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无论是非全日制还是全日制,只要是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其代码均为1252。
公共管理类专业通常包括以下专业:
1、行政管理类专业:包括行政管理、行政经济学、公共政策与行政管理等。
2、公共事务管理类专业:包括公共事务管理、社区发展、城市管理等。
3、公共政策类专业:包括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管理与法律等。
4、政府管理类专业:包括政府管理、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国际事务等。
5、经济管理类专业:包括公共财政、公共预算管理、公共投资与财务等。
6、教育管理类专业:包括教育管理、教育行政、职业教育等。
7、社会服务类专业:包括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管理等。
公共管理是针对政府管理缺陷而产生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它一方面强调管理目标的“公共性”,即公共权力必须履行公共职能;另一方面强调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和规范,强调运用公共权力的科学方法。
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地方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企事业单位、公共部门、留学院校等机构从事以下职位:
1、公共管理岗位:政策研究员、行政管理人员、政府部门负责人等;
2、公共政策领域:国际组织职员、研究员、政策分析师等;
3、社会发展领域:社会服务、社区组织发展等;
4、私营企业中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岗位。
在广州报考研究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考研报名条件要求不多,通常本科毕业生大四就可以直接报考,包括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考试毕业本科生都可以,往届本科毕业生也可以正常报考;但专科毕业生需要毕业满2年,达到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后才能报考;同时,硕士、博士也可以考,但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以下是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具体报名条件,摘自《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供大家参考:
第十五条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第十六条报名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十五条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二)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十五条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以及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以报考)。
(三)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十五条中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第十五条中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二)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
招生单位不得按单位、行业、地域等限定单独考试生源范围,也不得设置其他歧视性报考条件。
第十八条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推免生推荐和接收办法由推荐学校和接收单位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并公布。所有推免生均享有依据招生政策自主选择报考招生单位和专业的权利,推荐学校所有推免名额(除有特殊政策要求的专项计划外),均可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凡按规定可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但不得只接收推免生。
其他符合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条件(如在部队荣立二等功等)的人员,应在国家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名。
第十九条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省级高等教育招生委员会需全面评估考生规模、优质服务、严格管理、疫情防控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考试服务资源的充足,科学规划报考点的设置。应届本科毕业生应优先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单独考试的考生则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包括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地或户口所在地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原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承担。网上确认工作则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各报考点实施。
若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考生有伪造证件的行为,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1、公共管理硕士分为学硕和专硕两种。学硕的专业代码为120400公共管理,专硕的专业代码为125200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本科应届毕业生不可报考125200公共管理硕士,但可报考120400公共管理专业。学硕和专硕的报考条件、专业代码、初试科目、报考点等方面均有差异,考生务必注意,以免出现错误。
2、公共管理硕士考研选择哪个学校取决于个人的志向、备考情况和未来规划。以下三个因素可供参考:
一是城市选择,即根据未来就业地点和生活习惯,选择合适的城市,如北京、南京等。
二是学校层次和类型,即根据备考、志向和偏好选择学校层次和类型。
三是看把握,即根据初试科目和分数线等信息,选择自己感觉把握较大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