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两个核心原因。首先,为了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其次,楷书相较于其他书体,蕴含的笔法知识更为丰富。
楷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习书法需要有实用的基础,否则书法学习将失去其根本意义。
在楷书中,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都蕴含着丰富的笔法知识。若缺乏必要的楷书基础,写出的行草书会显得过于飘浮。可以说,楷书基础不牢固,行草书很难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
1、本质区别:楷书是汉字书法的一种字体,而硬笔书法则是用硬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2、成像原理和运动技巧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书写模式。
3、起源不同: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趋向简化,横平竖直。硬笔书法是为了书写快捷而产生的一种书法艺术,主要使用墨水或粉状介质来表现汉字和其他文字的书写技巧。
4、书写工具不同:硬笔书法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中性笔、美工笔、铅笔、粉笔等。楷书除了可以用上述工具书写外,还可以用毛笔书写。
扩展资料
楷书的特点
1. 讲究用笔: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线条形态和质感,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来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书写时若用笔稍有不慎,笔画就达不到要求,可能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问题。
2. 笔画分明: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代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非常美观。
3. 结构方整: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时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正因为以上特点,历代许多书法家都主张将楷书作为学习书法的第一步。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好写钢笔楷书,打好基础,为上中学写行楷书创造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百度百科-硬笔书法
学习楷书大约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
楷书比较容易出效果,但平时用得更多的反而是行书。如果楷书基础不好,行书练习起来难度就较大。
在练习硬笔书法时,应明确自己练字的目的,并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矫正与方法上的改进,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学习书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每天坚持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成人练习硬笔书法的时间安排应该更为灵活,宁可有时间时多练习一些,也不要强迫自己每天都摸一下笔。对于字体结构记忆的形成,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保证的。
扩展资料:
楷书起源于汉末,流传至今,长盛不衰。
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因此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现代。唐代的楷书,正如唐代国势的兴盛,真可谓空前。
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临习章法
章法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画是线条美,间架结构是局部的构图美,章法是整体构图美。赵体楷书的章法,可以从两个方面研究和把握规律。
其一,整齐一律。楷书章法的整体感,首先是整齐,字的排列形式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等距,给人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最适合严格意义的楷书。结字的宽窄、长短不同的造型产生局部参差变化,便整齐一律而不呆板拘谨的楷书不会出现不和谐或单调之弊。
其二,多样统一。赵体楷书的最大特点是带有行书的成分,笔法多变,因字赋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样性、变化性中有着十分和谐统一的关系。给人的感受是静中有动,字中融情。一件书法艺术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体效果,而整体是由无数个局部构成。因此,在布置章法时,不应该忽略每个字的细节,诸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变化,轻重的节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虑,严密地设计,并且要坚持不懈地经过较长时间的磨练,始能自由地进行章法处理,表现出一种似乎没有设计的设计美,达到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
楷书章法并不复杂,其主要形式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披、扇面等。楷书的章法布置,字距与行距大多基本相等,但也有行距大于字距的;一律自右至左竖写,横披的少字数者也仍然是由右至左书写;现代的中文横写是自左至右,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但竖写仍然是自右至左为佳。书写时注意:
清代书法家宋曹(书法约言·论楷书)曰:“盖作楷先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自然合度。然大小、繁简、长短、广狭,不得概使平直如算子状,但能就其本体,尽其形势,不拘拘于笔画之间,而遏其意趣。使笔笔着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仍须带逸气,令其萧散;又须骨涵于中,筋不外露。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方是藏锋,方令人有字外之想。如作大楷,结构贵密,否则散无神,若太密恐涉于俗。作小楷易于局促,务令开阔,有大字体段。易于局促者,病在把笔苦紧,于运腕不灵,则左右牵掣;把笔要在虚掌悬起,而转动自活。若不空其手心而意在笔后,徒得其点画耳,非书也。”
总之,习熟不拘成法,自然妙生。有唐以书法取人,故专务严整,极意欧、颜。欧、颜诸家,宜于朝庙浩敕。若论其常,当法锤、王及虞书(东方画赞)、(乐毅论)、(曹娥碑)、(洛神赋)、《破邪论序》为则,他不必取也。”
按语:论述精到,实当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