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信此方法对我颇有益处,然而,它或许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身为18届的考生,我刚刚经历了考研的征程,报名参加了考研辅导班。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我选择了政治和英语的全程班,总计费用约为1800元。课程于2016年10月和11月启动,每周一节课。至12月中旬,因本专业期末考试的临近,辅导班暂停授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英语寒假集训。2017年暑假前,课程保持每周一节的节奏。暑假期间,我留校复习,8月份开始政治和英语的冲刺阶段,每门课程大约持续十天,整个八月份几乎都在上辅导班的课程,而我的专业课在这期间几乎没有复习。
开学后,进入强化阶段,我断断续续上了几节课(主要是感觉有些内容已掌握,所以偶尔缺席),进入十一月下旬,政治和英语进入冲刺阶段,包括英语作文点题班和政治押题班,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整个考研辅导课程历时一年,尽管我只报名了政治和英语的辅导班(不考数学,两门专业课通过网课和目标院校学长的帮助),但整体效果确实优于个人复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辅导班的课程安排系统且规律,从接触考研英语、政治开始,到强化班、冲刺班、点题班,这一系列课程下来,感觉复习体系非常系统、规律,对这两门科目的整体把握更强。
2. 辅导班的师资力量雄厚,辅导老师通常拥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专业经验,对于不懂的问题,他们通常乐于解答(毕竟这是他们的职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3. 一般报名辅导班的话(除非是几百元的低价班),都会有全程规划的指导老师协助选择学校和专业,在备考过程中提供最新的考研信息,并帮助进行心理和情绪调节,直至初试结束,复试也会尽力提供帮助(当然,仅限于有限范围内,除非是高昂的保过班或专门的复试辅导班)。
然而,报名辅导班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我之前提到的,整个八月份因为上辅导班而使我原定的计划几乎没有开始,复习时间被辅导班占据。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辅导班安排课程的时间是基于所有考生共同的时间,而不会迁就个人时间,因此如何协调辅导班和个人专业课复习计划,需要自己进行规划。
总体而言,这一年的考研辅导班对我的帮助很大,最终政治考了69分,英语虽然不佳,但也基本过了线。
自制力不强的话,考研时报名培训班是明智之选。
考研辅导班通常按照一定的复习计划安排授课,并布置相应的练习,使复习更有计划性。同时,一些辅导班的老师会根据考生的学习基础,单独制定学习计划,使考生的复习计划更加合理。
尤其是目前的一对一辅导模式,效果最好、质量最高、针对性最强,能真正帮助考生解决复习中的难题,逐步提高考试成绩。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讨论,只有通过勤思教育这种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复习,从而取得成功。
高效复习
许多同学在复习一段时间后都会感到浮躁,学不下去,这主要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干扰。辅导班通过授课安排和习题练习,有利于抓住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复习,避免浪费时间。
考研辅导是应试教育,教师、助教、辅导机构将考研辅导作为一种职业,对知识点、学科特点、考试特点、命题人出题思想都有较深的了解,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考研需要报名培训班。
根据近年来考研人数的上升趋势,报考培训机构是很有必要的。考生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一定了解,以判断报名培训班是否有助于备考。
是否有必要参加考研培训班,因人而异。如果你能静心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善于学习、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不需要别人督促你学习,并且非常自律,那么你就不需要报班。否则,则需要考虑报班。
如果你需要报班,首先要考虑你的经济能力。如果家庭条件允许,那么无论大小机构都可以去筛选比较;如果家庭条件一般,则应追求性价比高的辅导班。
另外,考研数学可以单独报名辅导班,英语政治一般不用报名辅导班,专业课建议报名考研班,这样自己也能轻松一些,尤其是跨学校考试的同学。
在辅导班中,有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当学生在复习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这样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少走弯路,减少时间的浪费,复习的方向感也会更强!
学生在花钱报名后,一般都会努力学习,因为大家都想考上研究生,也不想白费学费。
另外,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比较下,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会一鼓作气直接通过考试。
培训班是否要上,因人而异。
考虑以下因素:
1. 考研意愿的强度,“考上、考不上无所谓,考上更好”这种心态也不建议报辅导班,除非是本专业,否则有这种心态的人考上可能性几乎是零,等于浪费金钱。
2. 经济能力,报辅导班毕竟要付出金钱成本,看是否能承受,如果经济有压力,只要有非考上研究生不可的决心和行动,用一年的时间一定能成功。
3. 考上的把握,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要考虑一下再复习一年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本是多少,一年衣食住行的成本是多少,如果提前毕业一年硕士研究生一年的收入是多少,以及处在人生黄金期中的一年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4. 个人专业基础、自学能力、复习时间、时间规划能力、以及以前学习计划的按时完成情况(即自制力)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