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让我分享一下个人的见解。
1、大苗
观看大苗的视频,让我深感早些接触他的内科讲解会更有益。他讲解的记忆方法非常有效,往往通过生动或与本能相关的内容(如性别关系或重口味题材)来加深印象。大苗的特色在于编口诀、讲故事,其核心目标就是帮助学习者记住知识点(尽管他编的口诀和故事与医学内容关联不大)。许多人反映,在观看大苗的讲解后,做题时遇到相关知识点能迅速回忆起他讲的故事或口诀,这确实如此。看来,形象记忆比逻辑记忆的效果更为显著。大苗的最大优点是能够高效且不易忘记地记住知识点。
2、阿虎医考
阿虎医考的优势在于其全面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合理,每个学习阶段都有相应的课程。它分为几个阶段,第一轮课程主要讲解考纲考点和实践技能,第二轮则聚焦于历年的高频考点和难点,这一阶段的课程尤为关键。此外,还有考前课程,但我因时间紧迫并未深入研读。他们的服务也很不错,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对于题目答案的疑问也能得到及时的解答。起初,老师催促看书做题时,我感到有些烦躁,但后来意识到,坚持复习是必要的,不能随意中断。
3、贺银成
我在内科和外科的学习中,都观看了贺银成的视频。贺银成给我的印象是,他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际病例来讲解,这种临床教师的授课方式非常优秀,能帮助你理解不同科室的工作氛围。他的知识点讲解思路清晰,从病因到临床表现,再到诊断和治疗,一步步推导得非常清楚,让你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来记忆知识点。他的讲题特点是将知识点与题目中的关键词建立条件反射(例如COPD与“咳嗽咳痰N年”)。在串讲过程中,他会指出哪些是考点,并提供相关真题来让你感受,这与单纯阅读书籍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观看视频是有益的。
一、首先,没有衡量标准,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发展方向!
二、三大环节把握牢,跨校跨专业考研不必怕
对于跨专业考生,最大的挑战在于心理上的困惑,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和时间安排感到无所适从。
第一:如何在心理上找到平衡点。
我们对于未知的事情往往感到恐惧,尤其是当我们非常重视并急于取得成功时。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都可能导致我们焦虑不安。因此,许多考生会迫切地询问如何复习、时间如何安排以及学校对外地考生的限制等问题。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并不会因为你是跨专业考生而变得难,学校也不会因为你是跨校考生而故意刁难你。你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并脚踏实地地进行复习。因为只有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逐步实现复习目标,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消除无谓的担忧。想象一下,一个整天担心的学生怎么能有效地投入复习呢?所以,一定要建立信心,既然决定要追求理想的高校和热爱的专业,就一定要坚持到底,不再犹豫,因为起跑线就在你的脚下!
第二:如何有效地进行专业课复习。
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因为每个考生的基础不同。有的考生可能已经对考试科目有了初步的学习和规划,而有的考生可能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有的专业更侧重理论,需要大量时间理解基本知识,阅读量较大,而有的专业则更侧重应用。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统筹时间计划时详细了解清楚。无论个人问题如何,以下步骤对考生都适用。首先,仔细阅读专业课书籍,从头到尾,理解每一个字,以便对本专业的知识结构有一个初步印象,对课本框架有一个大致了解。这一步可能很难,因为你初次接触这些专业知识,肯定会有不熟悉的地方。因此,我们建议有条件的考生参加专业课辅导班,进行专业训练,以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效果。第二阶段是详细列出专业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在复习时可以针对性地强化薄弱环节,避免知识遗漏。最后是总结性复习阶段,通过做历年专业课考题,营造考试氛围,反复模拟,同时梳理知识点,查漏补缺。相信通过这样的严格复习,最终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第三:时间的安排。
关于复习,这需要根据每个考生的优势和劣势来定。在第一阶段进行全面复习时,应将更多时间花在劣势科目上,因为这是打基础的时候。只有劣势科目有了良好的基础,才能在后续的复习中稳步前进。其中,英语学科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每年因英语问题而错失理想学校和专业的考生太多。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从最初就重视英语学习。到第二阶段,就要突出重点,有张有弛,政治科目在十月份以后要开始复习。最后,积累考试经验,多做真题。
院校专业:
江西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9年,位于江西省省会南昌市,被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学校秉承“为国家改革发展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弘扬“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努力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学校已成为以中医药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近年来,学校荣获多项荣誉称号,入选“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50强高校”和“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学校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设有教育教学机构17个,拥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81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4.13%,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85.1%,博士研究生导师195人。学校设有本科专业29个,涵盖医、理、工、文、经、管、艺、教育等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共3个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硕士招生专业40个。拥有江西省一流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病)7个。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资格,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全国唯一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试点单位。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共有省部级科研平台57个,其中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学校以独立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教学成果与科研奖项
我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双惟实践育人模式”,实现了江西省在该奖项上的零突破。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其中,“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及推广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江西医学领域的空白;“中药制造现代化——固体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江西药类该奖项的零突破。此外,我校研发的“白头翁皂苷提取物和白头翁皂苷提取物注射液”获批为国家二类新兽药,标志着江西兽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二、科研项目与经费
近5年,我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逾600项,年均科研经费近600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1项。
三、学科建设与排名
2020年9月,我校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标志着我校以中药学学科为主体的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已迈入世界高水平学科行列。2021年,我校在全国高校排名提升43位,位列第212名;在全国中医药院校排名第8位,比2020年提升3位。我校23个专业上榜全国软科专业排名前50%,其中中药学专业评级为A。2022年,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分别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第二轮),分别获批高峰优势、高峰特色和潜力发展学科(第二轮),获得3.5亿元建设经费支持。
四、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校倡导并践行“赢在终点”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开展了科研实践班、双惟实践班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创办岐黄国医书院,开启“书院式”培养中医临床高层次人才的新模式。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中医学、中药学、药学专业认证。
五、学科优势与成果
我校在中药药剂、针灸推拿、中药炮制学等学科领域形成了突出优势。中药制剂创新团队入选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和科技部“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学校研发的中药制药系列关键技术和设备被100多家企业采用。原始创新成果——“热敏灸”理论和技术,开创了内源性热敏调控治疗疾病的新途径,开创了“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的格局。中药炮制学获批首批国家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
六、直属附属医院与区域医疗中心
江西省中医院(江西省骨伤医院、江西省肛肠医院)是我省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的龙头和中心医院,年服务量达百万人次,开放病床1738张。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数十项荣誉称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西医院已正式揭牌运行,正全力打造引领江西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样板、新高地、新名片。
七、产学研结合与热敏灸产业发展
我校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鲜明,创建并发展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中(制药)集团。累计为全国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近300项,研发中药及相关产品70余个,先后有16个产品实现了单品种年销售额超亿元。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热敏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助力我省推进百亿级热敏灸产业发展。
八、国际化合作与交流
我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有资格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招收留学生博士研究生,在韩国建设了世明大学孔子学院。牵头成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相继在葡萄牙、瑞典、瑞士、突尼斯、加拿大等国开办中医中心或热敏灸分院。
九、未来发展
我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高水平、有特色的世界中医药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