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仁教育精心汇编了教育学考研院校的排名信息,以下为详细内容:
1. 北京师范大学
北师大教育学科源远流长,师资力量强大,是全国最早开设硕士、博士学位点,最早建立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最早具备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的院校。教育学院设有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和教育史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还拥有比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2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北京市重点学科教育经济与管理。
在众多院校中,北师大的教育学师资力量最为雄厚,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教授,教育学原理领域的石中英教授等。此外,还有一批年轻而有创造力的优秀教师,正是这些老师的共同努力,使北师大成为教育学领域的权威学校。
北师大的优势学科包括: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2.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院历史悠久,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教授创立。目前,该校拥有教育学和心理学2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此外,华师大设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育、教育史以及基础教育4个全国重点学科;拥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育、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职业技术学、成人教育学等13个二级硕士点和博士点。华东师范大学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和专家,如叶澜、丁纲等,在教育学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华师大的优势学科包括: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前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技术、职业技术、特殊教育。
3.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虽然成立较晚,但因其教育经济学和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实力强劲,以及北大本身的知名度,在全国院校中位居前列。教育学院主要从事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特别关注中国和国际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为教育决策部门和高校提供咨询服务。
目前,北大设有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个博士点,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和高等教育学3个硕士点,同时开展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其中,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北大的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学科背景多元化以及研究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与国际学术界保持紧密联系。
北大的优势学科为:高等教育。
4.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许多著名教育家曾在此任教,如陶行知、陈鹤琴等。南师大设有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以及基础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同时,该校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等。
在“九五”“十五”期间,南师大主持纵向研究326项,并与国外多所学校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南师大的优势学科包括: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技术。
5.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由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系、四川省立教育系、重庆大学教育系等九个单位合并而成,极大地增强了该校的师资力量。目前,该校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博士点一级15个硕士点;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10多项,并与国外多所名校保持良好的合作教学关系,如英国女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
西南大学的优势学科为:课程与教学论。
6.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是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该校现拥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1个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和心理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1个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此外,华南师范大学的师资和科研实力也十分雄厚。
华南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包括: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育论。
7.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教育学成立于1929年8月,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机构中设置最早的系科之一。目前,浙大拥有教育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教育史和比较教育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教育现代化与教育科学和技术两个研究所。同时,浙大还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联系中心和全球大学创新联盟亚太中心秘书处,以及多项省级科研项目。
浙江大学的优势学科为:教育史。
8.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于1994年组建,其前身是1951年的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院下设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多个研究基地。目前,该校设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等9个硕士学位点以及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4个博士学位点。
东北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包括: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
9.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北京市重点投入建设进入“211工程”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目前,该校拥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个博士授权点,基础心理学、比较教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个硕士点,以及首师大教育学的专业硕士。
此外,首师大承担国家级40多项研究项目,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输送重要人才。
首都师范大学的强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以下是博仁教育老师的整理资料,如需了解更多教育学信息,请访问博仁教育学资讯网。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方向共有八个,具体如下:
一、文学与世界文学
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
四、中国古代文学
五、中国古典文献学
六、汉语言文字学
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八、文艺学
考研前景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中国大学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历史悠久,是基础专业,起源于十九世纪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专业得到了显著发展。许多师范类大学为培养语文教师而开设了本专业,而综合类大学的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主要集中在文学类科目,内容相对单一。然而,市场需要的是具备汉语言文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宽广的就业面所决定的。
尽管这是一个传统专业,但历年招生人数持续增加,社会需求逐渐饱和,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并不热门,就业面广泛。本专业毕业生一般文笔优秀,思维活跃,能够胜任许多部门和机构的工作。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访问zy.offercoming.com
大家好,我已经成功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在备考过程中,我参考了学长学姐们的经验贴,开始了考研的准备工作。现在,我想分享自己走过的弯路和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一、选择东北师范大学的原因
1.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之一,211、985平台(非985),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东师的师范类专业都很好,这保证了东师毕业生在就业时不会受到歧视,能够顺利通过简历筛选。当然,除了这些,还需要自己的实力。东师位于东北,因此在东北地区的影响力最大,其他地区也很认可,如深圳地区,招聘时会吸引全国各地的东师毕业生。除了北师大和华东师大这两个985高校,其他师范类高校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教师,选择东师是合适的。如果你想学习非师范类专业,建议考虑其他学校,因为这不是东师的强项领域。
2.东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就业前景良好,211院校优质资源丰富,但录取人数较少,出题灵活,建议有意报考这个专业的考生尽早做好准备。
二、考前准备
1.心态方面的准备与调整
考研比高考更加看重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对良好心态的理解:
(1)不要过于焦虑,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例如,在备考初期,有些人可能面临实习或课程压力,此时需要仔细考虑自己的目标,如①一战成硕、②边实习边学习、③找到好工作就放弃考研或④保持全勤以保证期末考到好成绩以获得奖学金等荣誉。
(2)经常性地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每天起床默念“我是最棒的”。如果没有信心,心情低落时,可以找朋友聊天,让他耐心地夸夸你,缓解压力。(当然,建立自信心还有许多方法,多尝试一下会更好!)
(3)不要给自己过多压力。不要盲目跟随网上经验贴的建议,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盲目按照经验贴的建议做,可能会给自己增添很多压力。例如,考研期间体育锻炼的初衷是保证考研时能有更好的身体和精力。但是对于平时没有锻炼习惯的人而言,很难一下子形成规律性锻炼的习惯。因此,没有必要强迫自己严格执行锻炼计划,通过其他途径也能保持良好的备考状态。
如果压力过大,也不要放弃。我当时考试前一个月心态有些崩溃,也曾产生过弃考的念头,颓废了一个多星期,但身边的朋友一直关心我、开导我,我也主动地为此抗争。因此,我没有放弃,也为这个决定感到庆幸。说实话,我到考试那天也没有完全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但我们可以尽量将不良情绪隐藏起来。
例如,在考试前我主要做了两件事:
(1)重新回顾自己复习过的内容,不再花费太多时间去学习记忆未看到的内容。
(2)放松心情,我在考前一天和朋友聊天,把负面情绪倾诉出来,之后考试两天都不再制造新的负面情绪。这两点让我能够放松应试,认真答题。
三、复习计划
(一)333教育学
1.从三月底、四月初开始,学习背诵中国教育史,建议每门课背诵两遍,第二遍作为第一遍的巩固。
建议背诵顺序:中教、外教、教原、教心。
到8月底新学期开学时,建议至少前三本内容背诵完两遍,教心背诵完一遍。
(1)全面背诵,不留死角。
虽然已经标注出往年真题,但是一轮复习时要全面记诵,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例如今年教心论述题就考察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脉络。这种知识点一般都是在最初几轮复习时会背诵的。
(2)制定学习计划,不图速度,但求扎实。
明确自己背诵习惯。
背诵量:刚开始每天能背诵的内容较少,但随着时间推移,每天记诵的内容会翻倍增加,直到一个顶峰。
背诵时间:明确早中晚哪个时间点背诵最合适。
我认为每天背诵量是硬性指标而非背诵时间,只要能完成每天任务即可。注意:不要一开始就轻易给自己定严格背诵计划,一定要脚踏实地,扎实记忆。
(3)利用记忆口诀辅助记忆。
例如德育原则:李叔肠炎因在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疏导性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教育一致性和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
(4)每天晚上都要复盘今天背诵的内容。
不要嫌麻烦,一定要每晚复盘当天所学知识,尤其是新的知识点。
以上的复习建议仅供参考,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
下面是针对每门学科的学习建议:必须明确的是,东师333的题型、题量以及每门学科分数占比每年都有所不同,因此每门学科都需认真对待,摒弃侥幸心理,以踏实肯干的态度学习。
1. 中外教:
对于历史专业学生而言,中外教和史学综合的学习可以相互促进。在学习中外教时,要注重区分人物,可以通过结合图片、生活年代和思想主张来区分。对于对历史知识不太熟悉的学生,可以自行在b站或其他平台搜索相关教育家,加深了解,提高背诵兴趣。例如,中教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和清初的颜元,外教史中英国创办的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等,都需要大家用心记忆。
2. 教育学原理:
相较于中外教的理解性背诵,教育学原理中的某些知识点必须精确记忆。因为教原会涉及政策类内容,如新课改、教育目标等。虽然教原内容较多,但本科学习过教育学的同学对相关内容也不会陌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关键在于灵活背诵和应用。在背诵时,可以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和教育实习经验进行反思。学习教原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即使是政策性内容也切忌死记硬背。
3.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内容不多,但比其他三门学科更难理解,如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流派的主张。因此,要听网课讲解,解决知识盲区,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点。特别注意的是,教心的一些知识有助于科学地学习,如果精力允许,可以先自学一下教心有关“学习”的章节。
(二)史学综合
注意事项:
1. 全面复习:东师史学综合满分150分,中外通史各占75分,涵盖史前时代至近现代史或当代史。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世界古代史的学习,以及不要忽略共和国史的学习(2020年考察了许多共和国史的内容,导致当年史学综合成绩整体不高)。
2. 掌握好基础史实,学科历史重点考察的还是基础和重要的历史知识,当然也会有部分拔高以做区分的题目。
3. 不要被繁多的学习内容劝退,相信自己,只要按照计划学习,就一定会有令人满意的成绩。
4. 史学理论会穿插在中外通史中进行考察,例如2020年世界史论述题考察的是生态史学。建议在第一次背诵名词解释时,可以先学习不用识记史学理论题目,第二轮背诵时再识记。
复习安排的建议:
- 四月初至六月初,利用紫皮书梳理中外通史的脉络。
- 要求:以时间为线索,把握重大历史事件;识记紫皮书重点的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 六月中旬开始二轮学习,利用长孙博、范无聊或本科时期自己整理的笔记背诵名词解释。可以先背中国史再背世界史,或者背完中国古代史再背世界古代史,中国史和世界史交叉背诵。
- 九月份争取名词解释的二轮背诵,并开始论述题的背诵,抓踩分点。
- 十二月份,整体复盘,查缺补漏,结合自身实际,调整好心态,做最后冲刺。
2. 英语
首先,单词是基础中的基础,每天都要花时间背诵。前期背的没有感觉时,可以找点视频课学习单词用法。最初可以听听朱伟的恋恋有词,每次听到那么一个两三行的例句就头大。然后可以购买单词书《考研词汇闪过》自己背诵,5500个考纲单词都有,不用怕不够。重点单词后面也有真题用法,但都是以真题短语而不是很长的一个例句,这样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且以高频词、中频词、低频词、简单词、偶考词排列,这样背单词就有个重点,因为考研本质上是一场应试,在有限的时间里,打好组合拳,高效才是硬道理。
然后就是长难句,先找10篇真题阅读,以练习长难句为目的去看阅读文章。这个时候不做题,只练长难句,但集中用几天时间把10篇阅读的长难句刷完。长难句的纠错可以用《逐词逐句精讲册》,逐词逐句分析阅读真题,重点单词也有注释,很适合基础薄弱的人。逐词逐句分析它真的很适合我,相比其他真题书只分析他们认为的长难句,逐词逐句精讲册上每一句都有分析,在上面可以找到我不懂的长难句,而不是学他们觉得我看不懂的长难句(虽然我确实不懂,但我不懂的也不止那几句啊)简直就是为量身定做。这10篇阅读分析下来,就把学到的语法和分析长难句的方法真正吸收融汇成自己的知识了。融会贯通。学会抓长难句的主干很重要,我今年就是运用抓主干,游走于出题老头的各种坑里。
接下来就是整篇整篇阅读的练习了,在做之前,先把唐迟的技巧课看一下,帮助巨大,分题型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我资料里有把历年哪些真题题型分类的整理),然后《考研真相真题书》里边也有一种除了主旨题外都是用的万能技巧。其实这种技巧很多人做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但是自己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做题模式,不过按着方法步骤多做几套真题卷就能形成固定做题套路了,真题不用全部做完,做到熟练掌握了解题技巧就可以了。这个时候要求掌握好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最后就是作文了,刚开始可以购买王江涛的书,但如果没有那个脑子,背不了那么多,可以跟刘晓艳学习,她教的是如何拼凑你自己的模板,而不是雷同的模板。学完模板后,大小作文各练不同主题10篇。
4月前搞定单词,5月学完基础语法和长难句课程,6月开始准备阅读精读和翻译,到9月份开始准备翻译和作文。专题练习完差不多已经是12月了,开始严格按照考试要求时间整套整套地做真题。做前期留下没做的真题,主要是找到做题的感觉,每天继续背单词到考完英语。这样踏踏实实做下来,一年的时间里,英语肯定差不了。
3. 政治
(1)8月中旬到9月份开始(大概的时间,具体也要看个人情况),10月之前重点在理解、建立框架。
学习时长:60-90分钟
推荐徐涛老师的强化课,配合《精讲精练》一边听课理解一边补充知识点。学完一章,做一章的《1000题》。徐涛老师的体系比较完整,视频资料也容易获取,推荐作为主体跟随老师。临考两个月会在公众号上发一些主观题答题思路,可以学习。
(2)10月份努力刷题,制定每日计划复习《精讲精练》。
学习时长:90-120分钟
做一做历年真题的选择,感受真题的难度和出题角度。二刷、三刷《1000题》。徐涛老师的《优题库》也还可以,但我感觉不如直接跟他的刷题班,刷题班题目的角度都很刁钻,不要被打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