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磅礴”的姚俊卿,他的个性中蕴含着大海的深邃、天空的辽阔。这种书法家独有的个性、天赋和气息,是姚俊卿榜书成就的关键。他凭借中国书法艺术的大道,依托古代圣贤的深厚底蕴,胸怀宽广,书写出圆满自足的艺术作品。以下是为你精心挑选的姚俊卿行书书法作品,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姚俊卿精选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姚俊卿精选行书书法图片1
姚俊卿精选行书书法图片2
姚俊卿精选行书书法图片3
姚俊卿精选行书书法图片4
姚俊卿个人简介
姚俊卿,男,1934年生于辽宁省黑山县,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电影艺术家。曾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五朵金花》、《青松岭》、《金光大道》、《沙家浜》、《直奉大战》等三百余部电影设计和书写字幕,被吉林书画苑推荐为书法家。1980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首批会员。现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总校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中共中央国家工作委员会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理事、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新加坡共和国神州艺术学院名誉顾问、中原书画研究院首席名誉院长、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出版《姚俊卿书法》、《中华翰墨名家——姚俊卿专辑》、《美术家——姚俊卿专辑》等多部专著。
1958年-1991年,姚俊卿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担任高级字幕美术师。
198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民进中央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为展览题写展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参观展览并为其剪裁。
1991年,调入长春大学,担任教授。1998年和1999年连续两年被中国文联评为百杰书法家。
2001年,应中央电视台邀请,为“夕阳红”栏目开办老年书画课堂,并主讲行书讲座。
2005年,在中国电影100周年暨长春电影制片厂60周年时,荣获“功臣荣誉奖”。
2006年,长春大学设立姚俊卿书法艺术馆,陈列其主要代表作品。
2008年,被国家产权局聘为“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
行书的基本练习方法
行书结构:茂密而不拘谨,气清而有空灵之致,宽松而不失自然之韵,平实而又有动感之妙。尤其是布构它不同于楷书之构较为严密,它往往不受字的点画长短大小的制约,而是随其体势而结之,纵横错落,不构陈法,气韵清舒,使之各尽姿态,得之圆活自然之趣。对于初学者来说,既要以法帖作为学习的范本,但又不能死搬硬套,既要在法帖中去体悟、研究,但又必须在实践中多去摸索。只要学之有恒、悟之有道,自会成功在握。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而行书则随笔顺势转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然。
运腕得宜:“书法之妙,全在用笔。”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术,提高线的表现力往往是书法家毕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类也离不开线条去完成表现,而线条的表现力全在于笔的运用。谈到用笔,不能不提到运腕,二者是不可分。行书的灵动精妙处,有时全凭腕的运动来完成。运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腕要有意识地指挥毛笔左右挥洒,疾徐提按,使转变幻。以使书写效果灵动流畅。
其实以楷书为基础,直接学习草法,比较好!尤其是楷书以“方”笔占字主导的碑帖。为什么学草书好呢?苏轼对这个问题分析过,他说,先学习法度,而后才能破而自由,才能在自由挥洒中又有法度!而草可以说是书法艺术所能允许“自由个性”的极限,超过它别人就不承认,你这是书法,再说那时估计也真没人能认识你写的什么!而行书是介乎于楷草之间的书体,自由度幅度很大,可以是行楷,可以是行草。没有真正的突破,没有感受草发的精神,很难把握好行书,他的收放!如果楷书直接练行书很容易,在创造自己风格时,给人感觉是收放不自然!因此有人说其实真正难的是行书!但是必须提醒的是草书比行书难已入手!光草书符号就要你自己慢慢的记忆识别!当然你如果只是为了实用那么也就无所谓了!至于学什么帖,我觉的你要根据,你楷书练的什么帖,和自己兴趣决定!如果你练的是《九成宫》那么你一定要先练习草法!那碑文法度太森严了,直接练行根本不会有多大成就!其实真正的书法家很少上网所以这个问题在这很难得到很专业的讲解,我是在一年前开始练草法的,以前和你一样,练习楷书,以《多宝塔》为基础,学了《颜家庙》,再融了龙门《始平》,才学习草,一开始也练了一段时间行书,但是而后部久,在苏轼论书中见到了上面的所说的思想觉的很有道理,而后练习草法,在网上也见到一些大家讲书法,都说先草好,但是就是入手难!
所谓十大行书,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传世十大行书名帖,它们分别是:
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兰亭序》,这幅帖可谓是行书千百年来的巅峰,在构图、笔法、结构方面都很完美,一直受书家崇拜,在书法界的地位无所能及。
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祭侄文稿》,创作在安史之乱时,它可以说是颜真卿随意创作的,内含了他真挚的感情、对国家的忠贞、应对乱世的勇气。这部名帖不仅是一部作品,也是颜真卿人格的存在。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黄州寒食帖》,这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通篇书法也体现了这种心情,整帖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点画线条的变化多样,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天下第四行书是东晋王珣《伯远帖》,是王珣怀着痛切心情与人倾诉,它的书写保持了书法家的自然、随意状态,常被后世看作通向永远动人心脾的“神韵萧散”晋代书风道路上,不可多得之作。其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书法虽为行书,却有隶书遗意,结体在扁长之间。
天下第五行书是五代杨凝式《韭花帖》,此帖字体点画生动,结构端稳,风神简静,结体妍丽,并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用笔一丝不苟,却不显得古板呆滞,巧妙地将内擫和外拓的笔法融为一体,是帖中之精品,有“五代兰亭”、“最接近兰亭的名帖”美誉。
天下第六行书是柳公权《蒙诏帖》,此帖气势磅礴,痛快酣畅,浑莽淋漓,意象恢弘,极具虎啸龙吟、吞吐大荒的气派,是中国书法行书上的里程碑作品之一。
天下第七行书是唐欧阳询《张翰帖》,此帖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是欧阳询最具代表性的行书作品,是他存世四件墨迹之一。
天下第八行书是北宋米芾《蜀素帖》,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用笔纵横挥洒,方圆兼备,刚柔相济,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最能体现米芾“刷字”的意味,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是米芾的代表作品,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
《松风阁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九行书,出自黄庭坚之手。该帖笔力坚实,字体飘逸,笔触遒劲有力,挥洒自如,风姿翩翩。其长波大撇,提顿起伏,笔势一波三折,意蕴深远,充分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书法个性。
而天下第十行书则是北宋李建中的《土母帖》。此帖书法清瘦而不失骨感,圆润而不失丰腴,每一笔都遒劲有力,每一个字都潇洒自如,整体清秀飘逸,妙趣横生。它仿佛将各种变化凝聚于毫端,将情感与技巧融合于纸上,富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充分体现了李建中在书法艺术上的高深造诣与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