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考什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的笔试考试涉及三个科目,分别是:《中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以及《初中语文知识与教学能力》。这些科目主要评估考生在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方面的掌握程度。想要报考教师资格证,可以考虑选择专业的培训机构,如优路教育,它致力于人才培养,服务职教行业发展,值得信赖。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教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语文知识与教学能力》则涵盖了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是持证人具备国家认定的教师资格的法定凭证,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该证书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按国家规定统一编号,加盖相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公章和钢印后生效。
在中国,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国公民,必须具备教师资格。社会各类培训机构颁发的培训证书和证明不能作为教师资格证书使用。
教师资格证书规格为25开,尺寸为14.5CM×20.5CM,双横开式样,共8页。封面和封底采用咖啡色磨砂革,内页使用中国人民银行造币总公司生产的代号为103-3的无光防伪纸。证书内页中的国徽和部徽采用专用防伪油墨套印,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鲜红色荧光反应。
二、2019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
【#教师资格证#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正在陆续发布,许多网友分享了2019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备考者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以下是对《行路难》这一课的考题解析:
(1)李杜诗篇万古传。(赵翼《论诗》)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
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板书标题)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3.教师解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
4.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以下内容由于篇幅限制,请自行按照要求修改和补充)
1.【答案】A。解析: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阐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旨在打破我们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2.学习鲁迅《阿Q正传》,教师讲解"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声响,似乎确凿打在头顶上了"这句的修辞手法,并补充其他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下列合适的是()。
A.张飞见掀他不着,吼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施耐庵《景阳冈打虎》)
B.如果出到一百五,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多半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隔壁的房间,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鲁迅《孔乙己》)
C.生命像向东流的水,他从最深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冰心《谈生命》)
D.那树有点佝偻,露出病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烟花一样繁密。(王安石《那树》)
2.【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例句为夸张(超前夸张)。A项为夸张;B项为借代,"短衣帮"代指劳苦的劳动人民;C项为比喻;D项为比喻、拟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3.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教学建议"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
A.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B.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C.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尤其是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D.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标的理解。C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4.教科书中《爱莲说》设置了如下练习思考:"《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对思考练习的分析,下列不恰当的是()。
A.强调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B.鼓励学生展开对话,表达个人观点
C.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提升整合能力
D.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学会质疑探究
4.【答案】C。解析:思考题中"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感受"花之君子”——莲的美好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同学讨论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这个问题的设置,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展开与文本、他人的对话。C项中"引导学生理解概念"违背了练习的审美探究的初衷,仅从"花之君子"的字义上去理解,未体现语文课程的文学性特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5.阅读《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实录,回答问题。
师:感谢三位的精彩朗读,哪位同学来点评下?
生1:王亲的第十七问应该读出"我"的语气,刚才朗读者语气嫌低了。
师:他说要读出"我"的语气,同意吗?
生2:不同意。因为这问前的语境是王亲"愁苦"地望着"我",所以应该是声音低沉些。
师:好!请你朗读这句,体会下。(生动情地读。)
师:那么,读第3、4节,王亲感动我们的主要是什么呢?
生3:对"我"学习的关心,对"我"的疼爱。
生4:对"我"友情的尊重,对"我"做法的理解。
生5:这样的王亲值得《羚羊木雕》中的王亲学习。(生笑)
生6:对"我"的宽容和尊重。这样的王亲真了不起,你看,就因为我把"承"少写了一横,王亲就将"承"改为"成"字,很让我感动。
师:同学们品味得很到位,第8节还没有同学分析。让我们一起来把第8节读一遍。
以下对画线部分的评价,有不太妥当的一项是()。
A.通过让学生点评学生的方式,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
B.教师不直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而是把问题抛给另外的学生,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C.学生思维活跃,迁移能力很强,课堂上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迁移思维。
D.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朗读表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师对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课程内容的尝试并没有给予适当的认可,便迅速推进到了下一节课的内容。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要点。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评价不足,因此选D选项。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举办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1)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
(2)将教育目的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评价。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特意义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能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生理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化发展三个方面
生理健康发展:生理理健康的成长,生理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
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所需的能力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社会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生理缺陷等歧视学生
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中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要求:中学教育必须以中学的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中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全体中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以人为本”也就是所有学生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正公平的原则教育机会均等,要求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因何种原因,给予学生相同的教育机会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分阶段教育:学生的才能有高低,因材施教给予学生的教育机会要按照学生的才能高低来分配;
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潜能不同,因材施教给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教育机会。
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和发展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②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
③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
④提升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
⑤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
⑥教材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2)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能性教师学习的内容:
教师终身学习的策略
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
要求:
(1)培养学习能力,成为学习型教师;
(2)培养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3)培育创新精神,成为创新型教师;
(4)培养合作能力,成为伙伴型教师;
(5)培育科研能力,成为研究型教师。
拥有丰富的教育学理论,深厚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广阔的知识视野,要实现专业的终身发展,就必须终身学习。这可以通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校本专业教育发展来实现。
学习策略包括: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反思,教育研究。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抓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2)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4)多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
(5)多样化教学,强化主动学习;
(6)重因材施教,强化学困帮扶。
(1)讲方法:处理好师生关系;
(2)讲落实:监控好教学环节;
(3)讲思路:培养好学习习惯;
(4)讲科学:发展好教研能力。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
①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
②民主师生关系的建设者;
③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
④教育信息的开发应用者;
⑤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
(2)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对他者: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